其他
《光明日报》聚焦浙大 | 任少波: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浙大师生正信心满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学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使命,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浙大力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起深入学习,深入贯彻——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任少波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首次独立成章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整体论述、作出系统部署,将教育、科技、人才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水平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矢志不渝地肩负起教育图强、创新制胜、人才引领的战略使命,努力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拉高学校使命愿景,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水平大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定清醒地认识自身肩负的战略使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浙江大学将树立更高的事业发展使命愿景,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担当有为,努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打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用新思想对师生加强理论武装,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要论述及其溯源研究,不断与党中央的要求对标对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中勇挑重担。积极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打破对固有的一流大学发展路径依赖,加强大学发展新战略创新,构筑超常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后发优势,为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范式、新路径提供中国方案。
强化人才引领驱动,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两个大局”交织的背景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然要求立足自身培养堪当重任、全球胜任的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大学责无旁贷。
浙江大学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打造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充分激活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动能,不断探索高水平的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之路,重构从招生到就业的全员全程育人体系,以贯通培养的思维重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助推学生多元化成长。加强战略科学家和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承担国家人才体制改革任务,着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浙大贡献。
加强引领性创新,打造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努力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浙江大学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努力在作出新发现、开辟新领域、研制新仪器上攻入“无人区”,抢占“制高点”。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持续深化引领性创新和有组织创新,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面向智能计算、现代能源体系等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和网络,持续推动脑机智能、信息材料、网络安全、光电机械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建好杭州超重力中心并继续培育全球引领性顶尖重大设施,主动承接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服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彰显更大作为。
服务文化自信自强,打造知识体系自主构建的思想文化高地。“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的理论创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
浙江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以新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努力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转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范式,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从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凝练全球议题,在中国自主实践中找问题、求答案,服务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实现从跟踪向引领的突破。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深入开展亚洲文明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智慧和力量。
支撑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进一步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指明了方向。
浙江大学将深入落实习近平同志对学校提出的“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要求,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探索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道路,打造与区域发展血脉相连的社会服务生态系统,深入推进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长三角智慧绿洲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深化与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以新的组织结构有效贯通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缩短“从0到1”“从1到N”“从N到100”的突破进程,打造多层次合作网络和发展共同体。主动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等国家战略,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生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学中心,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建设;建好海宁国际校区,加快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探索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
踔厉奋发担使命
勇毅前行谱新篇
11月3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浙江省杭州市进行宣讲。报告会后,中央宣讲团成员走进浙江大学,与青年师生代表进行宣讲和交流,并对学校师生宣讲团集体备课会进行了指导。中央宣讲团的指导,让青年宣讲员们更加坚定学进去讲出来的使命担当,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实。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浙江大学以各种形式全面系统推进学习传达,创新方法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宣讲培训,做到学习全面覆盖,入心入脑。
党的二十大代表、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浙江大学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努力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接地气,有人气
以上率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早8点,隔着时差,跨越大洋,同学们抬头凝望屏幕。为更加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师费兰兰,用一根网线连接起课上的学生和两位正在海外实习实践的朋辈。
浙大校友赖嘉俊刚结束在联合国秘书处发展协调办公室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实习。在异国他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她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当我们把小我融入大我时,当我们开辟事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时,我们就在努力为中国、为世界创设更多的积极意义。”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浙江大学还组织理论研究力量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设立一批研究专项项目,力争推出一批具有浙大辨识度的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我将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本领,在新的赛道报效国家。”一身戎装的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2021级本科生郭龙在2020年参军入伍。这两天除了学习,最忙碌的就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他结合自己在火热军营的别样故事,宣讲学习体会与感悟。
郭龙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们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勇毅前行。”
宣讲接地气、聚人气。一批00后学生宣讲员走进同学中,以青年人视角第一时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大学还组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大学宣讲团”,遴选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宣讲能力强的专家学者走进院系和师生一线开展宣讲。同时,学校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师生学习成效。
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一村之变可见一域之兴。姜丽娟带着大家一路看、一路讲。在与姜丽娟代表互动交流后,该院2019级博士生陈硕博说:“这堂带着泥土味的党课,让我更加深刻思考将来为乡村振兴做什么。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掌握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集体备课互动学、深化理论课堂学、专家对谈示范学、大国重器专题学、联学联建一起学、追随足迹现场学。浙江大学迅速推出“二十大精神面对面”系列活动,阐释时代味的新思想,创新浙江味的新形式,宣传浙大味的新案例,展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热潮,以“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共上一堂“大思政课”,受到师生欢迎。
同样是把学习课堂搬出校园,浙大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系研究生党支部师生,来到毗邻紫金港不远的浙大控股集团所属浙大西投脑机公司,一起开展联学活动。同学们在一线,观察产学研的实践探索,感受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打造出的强劲生长极。
浙大校友武泽楠在这里成功孵化产学研项目,他在与学弟学妹们交流时说:“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上了书架的知识上货架。”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受益颇多。”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系2020级博士生王晓君说,“我更加笃定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如何建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网上阵地?浙江大学在理论发声平台“启真新论”,开设“礼敬二十大 感悟新思想”专栏,推出系列微党课、微宣讲,集中开展大会报告解读。半个多月的时间,130余位浙江大学教师化身“新论主播”,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师生心田。
汇合力,开新局
凝聚“双一流”建设的磅礴力量
这两天,建设工地上迎来了学院师生党员的集体学习,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林伟岸为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项目核心骨干,林伟岸通过与材料、地质、化工与生命等多学科交叉,发现了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顶天立地,脚踏实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大学充分认识到高水平大学在复兴全局中肩负着教育图强、创新制胜、人才引领的光荣使命,不断明确战略定位,升级战略迭代,为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范式、新路径提供浙大方案。
吴朝晖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领会教育优先发展的政治内涵、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意志、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意图,以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奋力推进“走在前列”的一流事业,切实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中国方案。
创新不止 再立新功
讲述人: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院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于一名在高校教育科技一线深耕近40年的工作者来说,我感到十分振奋。仍记得本世纪初,我国隧道施工使用的盾构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售后维修价高,且不能及时到位,造成停工,成为当时困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难题。于是,我和团队暗下决心,发达国家能造的东西我们也一定能造,必须做出属于中国的盾构。
随即,我带领研究团队与国内隧道施工龙头企业进行了超20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聚焦盾构装备相关的科学与关键技术难题,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如今中国盾构已成为全球名牌产品,实现盾构装备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跨越。在城市建设乃至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这是我们高校教育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伴着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从2016年起,我开始组建新的团队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以新型3D打印装备研制为切入口,聚焦生物器官制造与功能重建相关的科学问题,开展生物制造中的设计、制造、工艺与装备等关键技术及其医工交叉问题研究,高端生物打印耗材与装备也开始实现自主可控。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一路走来,国家的大踏步发展,为我们科学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擘画了再出发的新蓝图,我们将继续为“大国重器”奉献智慧,勇于挑战“卡脖子”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5日05版(记者 陆健 通讯员 柯溢能)
摄影:朱原之 等
推荐阅读